亳州新闻网讯 “你看这新打的井,水多旺!政府补贴800块,自己才花300块,村干部还全程帮着跑手续,地里的白芍总算有救了!”7月31日,在亳州高新区第九社区管理中心辛各村,村民张长海脸上的笑容藏不住。此前,他的3亩白芍地因远离水源,持续旱情曾让他急得睡不着觉。
辛各村将应急抗旱井补贴政策作为“及时雨”,通过入户走访、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广而告之,不仅明确补贴标准、简化申报流程,更安排村干部分片包户,一对一指导农户申请。
截至7月31日,全村已新打小口井136眼。
“光靠打井还不够,得把地理优势用足。”辛各村党委书记吴苗介绍,该村紧邻涡河、大观新河,村两委第一时间对接水利部门,涡河闸、凤凰闸全天候开闸放水,沿河6个自然村的灌区连片秋作物因此“喝”上了充足的“救命水”,有效缓解了灌溉压力。
每天,辛各村的村干部们顶着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:白天巡查水源、协调灌溉顺序,傍晚汇总旱情、对接农户需求,从水源调度到打井质量监督,全程跟踪服务,用行动守护丰收希望。(记者 赵琳琳 通讯员 俞沙沙)